前一陣風靡中國硬著陸的討論,眼下又掀起一波關於全球經濟會不會二次探底的熱議?寰球金融市場最近幾個交易日的暴跌走勢,加之美國AAA主權信用評級歷史上首次遭遇調降,可能進一步堅定了多數分析人士的肯定看法。但是,真理卻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。眼下的形勢,與其說是全球經濟二次衰退的征兆,不如稱之為全球經濟布局重置的前夜,即經濟重心將由以西方為核心逐漸向東方開始傾斜。在這個重要的轉型過程中,自然將經歷劇烈的震蕩,這也體現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走勢方面。

 

這里所說的東方主要指的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新興經濟體。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世界有目共睹,除了GDP總量位居全球第二之外,中國在出口方面 也已取代西方,成為許多亞洲經濟體的最大貿易伙伴。至少從亞洲來看,該地區越來越像是一個由中國引領的區域性經濟引擎。而且,中國已經在努力擺脫依賴投資 和出口的經濟模式,同時致力於經濟結構調整和開發自身的消費潛力。

 

中國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也不可小覷,以金磚四國為例,經過10來年的發展,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。研究顯示,金磚國家對世界經 濟增長的貢獻率則從1990年的-0.6%猛升到2010年的60%,其中,中國的貢獻率達30%,為世界第一。雖然眼下新興市場飽受通脹之苦,被迫采取 的緊縮政策可能抑制經濟增速,但其長期增長動力并未發生變化,因此短期仍可以保持穩健的增長態勢。

 

除直接刺激全球經濟發展之外,金磚四國也在很多方面影響著其他經濟體的發展。換句話說,金磚四國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其他經濟體發展的一種推動力,通過推動全球技術競賽來提高生產率,從而帶來更高的經濟增長率。金融行業尤其是投行可謂歷次經濟危機的先知,此次全球投行掀起一波裁員潮,匯豐更是大砍3萬人,暗示危機或即將襲來。但其中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:本 次裁員集中在歐洲美國等地,相反新興市場卻在不斷擴充,中國、巴西等國更成為職位增加最多的地區。這其實也體現出全球經濟重心正在發生一次從西方逐漸轉移 到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布局重置。

 

在列舉了實例之后,或許你仍對這些二線國家的帶頭作用心存疑慮,畢竟歐美還是老大哥,若歐美都出現衰退,僅僅靠中國這些國家也難撐起全球經濟。沒錯,若歐美都出現重度衰退,中國恐怕也難挽大局,但問題在於:歐美真的陷入重度衰退了嗎?先看看飽受債務危機困擾的歐洲,歐元區雖然面臨歐債危機的嚴重沖擊,但其經濟增長率仍達到了3.3%,主要是由於德國和法國經濟增長強勁。尤其是德 國,其失業率屢創統一以來的新低,繼續成為拉動整個歐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。而且歐洲經濟只是增速放緩而已,這個拖累因素基本上源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、 日本地震導致的全球供應鏈等問題,但這些都是短期因素。

 

有人會說歐債危機如何破局,其實早就談到過,這是兩權分立的必然結局,只要決策者的政治意愿足夠,危機是可以避免的,關鍵就看歐盟有沒有壯士斷腕的魄力。而且,即便債務問題真的難以解決,仍然可以走債務貨幣化的途徑。

歐盟4日公布的歐盟委員會下屬民意調查機構“歐洲晴雨表”2011春季民意調查顯示,與去年秋季相比,歐洲民眾對經濟的信心正在增強。歐盟提出的 “歐洲2020戰略”計劃,確定重點落實就業率目標、科研投入目標、提高能源利用率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目標、教育目標與消除貧困目標,也不啻為提振經濟的 良方。

 

全球另一大經濟體日本,雖然遭遇地震之痛,并給全球經濟帶來拖累(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供應鏈上,特別是汽車、鋼鐵、電子等行業)。因此日本地震可能會 使全球經濟增速放緩,但不會影響到世界經濟復甦的大趨勢。況且目前,震后大重建正在逐項展開,在一些產業,尤其是汽車業,復甦正在有序進行。再將目光落向美國,美股此番暴跌,令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討論甚囂塵上,然而,本次暴跌的原因何在?據外媒分析,主要是因為市場對美國領導層喪失信 心,也可認為是財政貨幣政策及美國債務談判僵局的后遺症。市場認為美國刺激經濟的可用手段已經窮盡,其實非也。首先看貨幣政策,利率是沒法降了,但是還可 以繼續印鈔,QE3、QE4……此番標普調降美國評級更是強化了這一預期。而財政政策,繼續由政府拿錢出來刺激可能有些困難,但通過企業海外利潤匯回稅收 優惠的政策吸引美元資金回流,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刺激政策。總之,只要美國仍有足夠的國力和軍事力量,話語權仍在美國手中。

 

從結構上看,由於消費在美國經濟中占比較高,因此美國經濟復甦放慢的主要原因在於,油價、食品價格高漲,通脹抬頭,侵蝕了居民的實際收入,從而減少 消費支出。當然,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與就業增長緩慢也是重要原因。房地產價格和成交量依然在低位徘徊,不僅拖累了房地產投資,也使銀行的資產質量無法提升, 進而不敢擴大信貸投放。就業低迷實際上也造成消費心態的保守。所以未來美國經濟遭遇的主要風險來自消費和投資,更細化一點,就是通脹抬頭和就業低迷繼續影響消費,房地產低及刺激政策消退迷繼續影響投資。但是上 面已經指出,這兩項中,其實利好利空各占一半,消費可以在通脹上尋找突破口,投資則可在刺激政策上尋找突破口,并非一盤死棋。而拉動經濟的另一駕馬車—— 出口,則可能繼續作出不小貢獻,畢竟美元匯率目前仍處在十年中的底部區域。

 

目前大多數的思維都認為,美國諸如QE之類的政策對經濟只是短期的刺激作用,乃治標不治本之策,解救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應該削減債務、紀律和時間。 這些大道理誰都知道,但是一些人往往忽略金融世界的現實性。即便是主權評級遭標普調降,也并不是美國的末日,相反,倒可能加速減赤的施行。而美國眼下只需 要解決當下的一些危機,便足以回過神來,其力量仍強大到可支配全球資源,欠下一屁股債又如何,屆時不想玩了,便揮起大棒來一次全球金融體系的重置。一切, 就又回到掌控之中。1971年,美國也是這么玩的。

 

“大哥不倒,小弟撐腰。”全球經濟的二次衰退,恐怕也并非那么容易就會出現的!

 

(向坤 撰稿)

上列新聞訊息 引用來至 鉅亨網 www.cnyes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m279022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